「伊拉部落」的悲難
車過「伊拉部落」,八八水災時,該部落有一家五口被土石流沖走前,爸爸曾打電話向女兒求救,還記得當時新聞畫面中那位女兒有著魯凱族女性的面孔,鼻挺眼大,臉龐俊美,但驚恐地向現場救難的人不停喊著:「救我爸爸!」,路斷不通,重機具進不來,那女兒不放棄地以手挖覆蓋她家的土石,令人心疼。位於隘寮北溪的伊拉部落,現住戶僅30餘戶,大部份是魯凱族,少部份是排灣族,地主多係排灣族,但身為地主的排灣族人,仍尊重古老魯凱族而由霧台部落頭目管轄;部落巷道皆舖設石板,石板上隨處可見頭目人像、百步蛇、陶壼、百合花等雕刻,住家牆壁多畫上魯凱族的圖騰及身著魯凱族服裝的人像畫,其中多有包含巴冷公主與射日英雄的畫像。
車過「伊拉部落」,八八水災時,該部落有一家五口被土石流沖走前,爸爸曾打電話向女兒求救,還記得當時新聞畫面中那位女兒有著魯凱族女性的面孔,鼻挺眼大,臉龐俊美,但驚恐地向現場救難的人不停喊著:「救我爸爸!」,路斷不通,重機具進不來,那女兒不放棄地以手挖覆蓋她家的土石,令人心疼。位於隘寮北溪的伊拉部落,現住戶僅30餘戶,大部份是魯凱族,少部份是排灣族,地主多係排灣族,但身為地主的排灣族人,仍尊重古老魯凱族而由霧台部落頭目管轄;部落巷道皆舖設石板,石板上隨處可見頭目人像、百步蛇、陶壼、百合花等雕刻,住家牆壁多畫上魯凱族的圖騰及身著魯凱族服裝的人像畫,其中多有包含巴冷公主與射日英雄的畫像。
魯凱族的美麗浪漫傳說
「巴冷公主」與「射日英雄」非常值得與漢族朋友分享:巴冷(Balenge,也有翻釋為巴嫩)公主是逹德勒(Dadele)部落貴族頭目瑪杷流(Mabalriw)的大女兒,也是該部落的公主,一次她與一群女孩去到小鬼湖(Dalupalringi)畔玩耍,湖中間出現一隻巨大百步蛇,但巴冷看到的不是百步蛇而是一位穿著魯凱族服飾的俊美青年,其他少女一哄而散,該俊美青年愛慕地看著巴冷並走向她,二人相見定情後,該青年要巴冷回家等候他來迎親,巴冷不顧家人、部落族人的全面反對堅持要嫁,新郎未久率眾多蛇類親友,持陶壼及美麗的琉璃珠做為聘禮迎娶,族人們無奈護送巴冷前往小鬼湖,族人看到的小鬼湖,在巴冷看來卻是新郎的部落。
有一首歌「小鬼湖之戀」詞曲極美,正是母親在湖邊送別女兒巴冷,及巴冷對父母及族人所唱,歌曲有離開父母與族人的不捨、淒美,也有嫁給蛇郎的幸福感覺,很難形容歌的味道,漢族受到儒教影響,許多感情收而不發,但原住民的真情真心常表現在歌舞與原創藝術裏,如果「小鬼湖之戀」讓你落下眼淚,你就能感覺到巴冷的心情,即不捨父母、族人但又堅定地與蛇郎幸福的過日子,從此巴冷與她的夫婿守護著魯凱族的祖靈及獵人。
抄錄「小鬼湖之戀」歌詞供漢族朋友參考,最好網路上搜尋實際聽聽台灣高山裏的天籟,歌詞:「(媽媽唱):我親愛的巴冷,你要嫁出去了,你要離開我們,離開這裏的山、水與部落,嫁到鬼湖,你要常常想念部落的人事物,千萬不能忘記。(巴冷唱):親愛的爸爸、媽媽與部落的族人們,我要嫁到鬼湖了,當你們看到我的頭飾,慢慢消逝在湖底的漩渦裏,那表示我已進入湖底,我的樣子、我的歌聲,會永遠在這個部落裏。」
另一個神話傳說,即「萬山部落」有一家貴族拉古瑪幹(Lakumakane)育有兩個兒子,當時因出現兩個太陽,作物乾枯,收成大減,族人無法生活,兩兄弟揹著弓箭走到地的盡頭,射傷一個太陽,但未死變成月亮,兩兄弟有些氣餒,覺得未能為族人解決痛苦,但族裏長老安慰他們說,雖然你們是貴族,但太陽終究是神,讓其中一個太陽受傷後成為月亮也很好。直到現今,拉古瑪幹家族仍聳立高大原木雕刻,正刻著他們祖先裏的兩兄弟拉開滿弓,向太陽射箭的英姿,那種為族人除害,解除倒懸之苦的決心,及兩人健美體魄不讓希臘「優秀運動員」大理石雕像專美於前。兩個傳說可以看出魯凱族人的相互支持、分享甚至可以為族人犧牲自己,寓意甚深。
暢意揮灑藝術創作的魯凱族人
行過伊拉部落,不到30分鐘即進到神山部落及霧台部落,在這終年雲霧的山林裏,住著謎樣也迷人的高山魯凱族;乍到村內,全不見一般印象中有的三兩飲酒的族人,只見寧靜及草木扶疏景象,偶有幾聲狗叫聲,這不是與「桃花源」描述的很相似嗎?舉目所見無論公部門或私宅住家,皆大量使用頁岩與石板砌蓋,並有百合花、陶壼、百步蛇、琉璃珠的圖案裝飾,或用石雕或用鮮艷色彩圖飾,每家都有自己家族的石板屋建物與圖騰設計,除了自家設計,同時也是自己家族甚至延續二、三代才共同完成的作品,漢人有「十年磨一劍,霜刃未曾試」之說,魯凱族願用更長的時間完成家族榮耀,連公共基礎建設如自來水公司的大水管,已不是我們平地常見的那種油漆斑駁醜陋的大鐵管,而是繪上五彩奪目的琉璃圖樣,遠看像一隻漂亮的毛毛蟲緩緩向山下前行;緊鄰毛毛蟲旁有一住家,門是一張大木板雕刻而成,門板以月桃葉織席為底板文飾,上有百步蛇與陶壼圖騰,以雙連木製酒杯作成大門把手(註:雙連酒杯是排灣、魯凱及卑南族才有的酒文化器皿,使用場合多在勇士出征或出獵、敵對雙方和解、迎接貴賓及男女婚禮(有一說是光復後才使用在婚禮上),發明這雙連杯真是比漢文化或其他所謂強勢文化要浪漫且有智慧,多大的恩仇,在喝了雙連杯的小米酒而化解,男女的情深意切也在雙連杯的合飲裏固若魯凱的頁岩石板一般堅實);這一戶有著傳統石板屋及精緻雕刻大門外,在屋頂有三個雕刻人像,皆採坐姿,其中有一對老年夫婦,身著魯凱節慶才穿的盛裝禮服,老太太和藹可親地縫著衣服,老先生抽著菸斗,和善安詳的表情,靜坐在老太太身邊,稍遠有一壯年男子,豪邁地引臂輕巧地舉起大陶壼喝酒,活靈活現且俏皮,常年在都會生活的我們對孩提時期爬上屋頂遠眺的記憶早已遠颺,真希望能有機會像那樣再回味坐在屋頂的感覺!
霧台長老教會

在屋頂上的一對老夫妻
屋頂上喝酒的男子

杜惠蘭畫作一
杜惠蘭畫作二

進入霧台村,拜訪「夢想之家」主人杜惠蘭,魯凱族名字是「TUKU」,「TUKU」在漢語可釋為「祖始女」,杜小姐也是「聖心天主堂」傳道人,初見杜惠蘭給人感覺是親切、謙卑,全身融合了魯凱族天生藝術家的氣質與勇士的毅力,也看到服侍神與教友的虔誠,杜小姐與自家兄弟及其夫婿杜得志以三年完成「夢想之家」,陶壼形的建物在世界揹包客相關網頁頗負盛名,杜惠蘭娘家的貴族身分及夫婿杜老師的頭目地位,才能持有陶壼,或使用陶壼外形的房屋設計;從「督姆古萊」工作室並兼售野生愛玉冰的主人麥秋妹小姐處得知,杜惠蘭通曉英語與西班牙,組織教友婦女及一般女性族人,發展延續魯凱族傳統工藝品,並協助包裝設計及行銷,保存魯凱族文化,改善族人經濟條件,並提昇婦女自信心,令人欽佩,「TUKU」像是漢族的「祖始女」或「媽祖」,她除了有各種才藝、組織能力與感染力外,似乎有極大的願力與神力,可以帶領族人走向更好的未來。
天主教聖心堂

身穿魯凱族服飾的聖母像
天主教聖心堂坐椅馳名海外
杜惠蘭談及結婚當日盛裝在婚禮時,所有族人仔細端詳她的頭飾、衣服及琉璃珠,因為從頭飾可看出你娘家的貴族血統、家世清白、家族豐功偉業等,琉璃珠是娘家祖先所傳,只有貴族始能配帶胸式、頸式琉璃串珠,有「高貴之珠」、「太陽眼淚」等不同,也代表娘家的財富;百合花代表貞節、文珠蘭代表婚前行過結親儀式、小米環飾代表種植小米技術與產量超群;男人頭飾則有「孔雀羽毛」代表獵人經常將獵物分享族人、「結飾」代表獵過十隻以上的水鹿、「山猪」代表獵過山猪、「百合花」代表獵過兇猛的公山猪、「熊皮」代表獵過熊;杜惠蘭表示,階級與榮耀是魯凱族維持千百年的族人安居樂業的重要族制,階級可透過通婚改變,結拜也可跨越階級成為至交,而女性勤勞貞節與男性勇於打獵,都會得到應有的尊重與榮耀,無關血統階級。
正將苧蔴編織成腰飾的婦女

魯凱族少見酗酒者
杜惠蘭言談間突然反問我們這群漢人訪客,在部落裏有無看到有人喝酒或路倒的酒醉族人,我們告以没看到,她說其實魯凱族對製酒、飲酒是自有其文化,逢重要慶典、婚禮、豐年祭或預知家有貴客要來才能釀酒,重要慶典開酒必須由頭目行之,當天可以喝醉,年青人在老年人前舉杯是被認為不禮貌,年青人平日喝酒,給族人印象不佳,會娶不到妻子,而女人只能喝煮沸過的小米酒,比較不會因喝醉失態,其實其他族原住民也都有自己的酒文化,後因公賣局的米酒價廉容易取得,部份到平地工作適應不良的男性或潦倒或工傷返回故居,才有酗酒情事,但至今魯凱族各部落看不到有人酗酒。
充滿藝術氣息的「石板巷」
杜惠蘭言談間突然反問我們這群漢人訪客,在部落裏有無看到有人喝酒或路倒的酒醉族人,我們告以没看到,她說其實魯凱族對製酒、飲酒是自有其文化,逢重要慶典、婚禮、豐年祭或預知家有貴客要來才能釀酒,重要慶典開酒必須由頭目行之,當天可以喝醉,年青人在老年人前舉杯是被認為不禮貌,年青人平日喝酒,給族人印象不佳,會娶不到妻子,而女人只能喝煮沸過的小米酒,比較不會因喝醉失態,其實其他族原住民也都有自己的酒文化,後因公賣局的米酒價廉容易取得,部份到平地工作適應不良的男性或潦倒或工傷返回故居,才有酗酒情事,但至今魯凱族各部落看不到有人酗酒。
充滿藝術氣息的「石板巷」
走在藝術街「石板巷」,並非政府規劃或贊助的什麼觀光特區,而是魯凱族人實實在在、活生生的住地,但每一戶的石板雕飾、圖騰、木刻都與建築物結為一體,且非假手什麼建築包商,完全是家族及鄰居族人協助完成,屋簷下有家族獵得動物骨骼及百合花雕刻,其數量則代表家族的榮耀,牆面也有石板雕刻紋飾,每一戶若移植到都會區展覽,都將令平地人嘆為觀止;巧遇一位老雕刻師父杜瑞榮先生,杜先生仔細介紹石板公、母之區分,公的代表質堅可做大型雕刻之用,母的材質易碎裂,僅做地板或牆面之用;杜先生因長年雕刻,且要親自上山選石材並自行搬運,若不是在他工作室看到他,會以為是尋常工人,他在談話間極為憂心總人口不到一萬二千人的魯凱族未來,口氣之沈重一如杜惠蘭,他要求孩子與孫子一定要說魯凱語言,並集合多位耆老共同錄音以光碟保存,並送部落教會做教材之用;以外族旅客而言,似乎感覺到他們對民族延續的憂心。
「石板巷」一景
「石板巷」一景
曾捉獵山豬2千餘隻的「獵王」之家

族人民宅之一
族人民宅之二
感心與祝福
短暫的停留,對一個民族千百年孕育出智慧、藝術、榮耀、傳說、良善等深厚文化內涵底蘊有了進一步的瞭解,我們虔誠敬謹地將它存放在內心最尊貴的位置,有生之年,心頭永遠繫著這個優秀的民族,並相信魯凱族將永遠堅靭地與時俱進,枝葉繁榮茂盛。
回程中,車過神山部落往伊拉行駛,離開霧台,想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裏的寧靜詳和,也想起詹姆士希爾頓所著「失去的地平線」,改編電影裏的奧麗薇荷西演一位住在香格里拉百餘年不老的少女,她不能離開香格里拉,否則會立即失去少女容顏,為了愛情寧願冒險隨心愛的人離開香格里拉,讓我也想起「巴冷公主」這美麗傳說;霧台漸遠,魯凱仍緊繫在心裏,祝福魯凱的朋友們!(長漢)
背負維護傳統的多才魯凱女子-杜惠蘭

夢想之家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